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经验 > 轮台二小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报告

轮台二小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报告

2016年10月25日 16:12:21 访问量:22 作者:章亚丽

[论文关键词]小学课程;校本课程;课程创新

[论文摘要]课程创新模式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之一,其中包含了复杂的课程开发技术,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能够反映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水平。轮台二小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条件基础,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领域展开课程创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结合自身的实践,轮台二小小学总结出4种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这4种模式基本上涵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类型,其校本化程度体现了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在操作程序上也从简单逐渐走向复杂。课程创新模式的校本化程度最高,其实际的操作也最为复杂,但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最能够体现校本课程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意义与价值,更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创新模式的内涵

课程创新模式是指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或者课程单元。具体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种是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另一种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出全新的主题单元。开发全新的课程拓宽了课程的范围与广度;开发体现学科特色的课程单元,延伸了课程的学习领域。因此,课程创新有助于实现课程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凸显学科的品性、特色,促进学校课程的变革。

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需要学校具备和创造一定的基础和条件。首先,需要研究和了解国家课程政策和制度,了解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和特点,从而准确把握课程创新的方向;其次,要基于学校的办学传统、特色以及现有的条件资源,从而使课程创新更具有基础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第三,创新模式需要教师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以及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为课程创新提供智力支持;第四,课程创新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以保障课程创新的顺利进行。

二、课程创新模式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特长培养,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和接受。这就要求从日常的学校教育中生发出创新的基点,将创新的视角放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之中,使课程创新最直接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王学先的《同心圆》就与县上有关的“去极端化”学习有关,也是我校自开展“去极端化”活动的一个缩影

(二)个性化原则

课程创新模式是最能够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和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一种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学生的个性成长是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由内而外的发展过程,因此创新模式的课程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具有周期较长、系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吕静子的《十字绣教程》就是老师在多年教授十字绣积累下经验,编写的校本教材。

(三)普及性原则

课程创制的基础性原则决定了课程创新的基本内容要简明易学,适合于普通学生的学习与掌握。首先,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本身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其次,在教材的编写上要简明易懂。同时,教具、学具应价格低廉,尽量不受场地、季节的限制,便于学校和家长的认可与接受。张超的《花样跳绳校本操》,就是我校实施艺术2+1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本校本操,为我校的艺术活动增添亮色。

(四)量力性原则

课程创新需要量力而行,重在实效。课程创新必须要植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植根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价值的课程创新,否则表面的创新只能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学生、教师的负担,无法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改进策略。走进金色轮台》和《我爱家乡我爱胡杨》就是特殊的地域,特殊的丰富的物产和特殊的文化缩影。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一种精神得以传扬--胡杨精神,有一种资源通过管道送到全国各地,那就是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让这里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的魅力。我们让孩子走进社区、走上街道,走进胡杨林,走进石油新城,感受家乡点滴变化,赞美自己的家乡。

三、课程创新模式的基本类型

课程创新模式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课程开发策略,涉及到学校课程的不同领域。不仅涉及到学科课程领域,还涉及到活动课程领域;不仅适用于个别学科,而且适用于所有学科。轮台二小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条件基础,本着“针对实际,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重在实效”的开发策略,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领域展开创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学校着重在音乐、体育、美术、社会等学科课程和语文(星期三经典诵读)活动课程领域中,率先进行了创新模式的探索,创造性地开发了校本的学科课程和校本的活动课程。

校本的学科课程是指学校从国家课程中拿出部分的内容和课时,作为学校自主开发的学科课程主题单元。为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综合性学科开发了《走进金色轮台》和《我爱家乡我爱胡杨》,体育学科开发了《花样跳绳校本操》,美术学科开发了《十字绣》,品德学科开发了《同心圆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去极端化的教育语文学科开发了《国学经典》,为了规范全校学生日常行为,争做二小文明人开发了《文明礼仪伴我行》。这些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实现了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更新。校本的活动课程是指学校弹性利用课余时间独立自主开发的活动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弘扬学校的办学传统。

四、课程创新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一)课时的调整与安排

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是以课时的调整为保障的。一直以来,国家规定小学课堂教学的课时为40分。而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内容多元,教学活动灵活、开放,这些与固定的课时安排存在矛盾。为此,轮台二小从两个方面对课时进行了调整与安排。首先,针对新增加主题单元,学校在不影响国家课程实施的前提下,开辟早读完成。创新模式开发的学科课程主题学习单元,如社会的主题单元要求在常规的队会课和班会课中落实同心圆《文明礼仪伴我行》星期五特色班来落实《走进金色轮台》《十字绣》,在体育大课间中落实《花样跳绳校本操》,学校采用各种措施来保障校本课程的时间和教学质量。

(二)教材的开发与完善

创新模式下的教材建设是影响和制约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教材的创新是课程创新的重要内容。轮台二小校本课程的教材创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的开发过程,学校将课程创新模式的教材定位在教师的教本与学生的学本的有机结合上,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基础性、阶段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因此,教材内容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和多元的信息资源,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需求。

轮台县第二小学学对教材的创编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教材的全新建构与编写,走进金色轮台》《十字绣》同心圆这些教材内容的编写都摆脱了现有学科教材体系的框架,构建了其自身独立的教材体系。

另一种形式是在学科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了结构与呈现方式的创新和改编《国学经典》《文明礼仪伴我行》《花样跳绳校本操》都是在自己学科原有的基础上,为学生补充了大量课外知识,提供了大量的可阅读的资源,弥补了学生生活体验的不足

课程创新不仅为学生增加了一门新的课程或新的单元,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领域,同时也有助于广大教师深入课程内部,探索学科内在的品性与特点。教师正是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初步掌握了学科课程开发的技术与策略,实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从而真正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的高品质学习。

 

编辑:艾孜尼亚孜
上一篇:《家乡巨变》教学反思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疆轮台县第二小学 特此声明。